一、專業介紹
智能采礦工程專業是2021年教育處特設目錄外專業,我校是首批開設智能采礦工程專業的院校之一,依托國家級重點學科和特色專業采礦工程專業,結合人工智能專業知識,在國家能源技術革命和教育部新工科建設的背景下,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高新技術,對傳統采礦工程專業進行改造升級,培養并造就大批掌握智能化知識及應用的高級礦業領域人才。契合國家發改委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支持和鼓勵高校加強煤礦智能化相關學科專業建設,推動專業交叉融合,培育一批具備礦業工程、軟件工程、信息工程、機器人工程、人工智能等知識技能的複合型人才”)。
我校礦業工程學科是我國最早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學科之一,是國家級重點學科、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設崗學科、國家“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學科,2017年被列為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學科,在曆次全國學科評估中均排名第一。也是智能采礦工程專業辦學的重要平台。
二、培養目标
堅持“家國情懷、精英素養、能源特質”相融合的育人特色,培養能适應國家建設需要,符合社會經濟和能源工業發展需求,培養符合社會經濟和能源工業發展需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責任感和曆史使命感,具備良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和職業道德,具有國際視野、創新意識、終身學習、團隊合作與溝通等可持續發展的潛能及素質,具備紮實的數學、自然科學及工程基礎知識,掌握智能化知識及應用的采礦工程專業人才,具備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及專業表達能力,能在智能采礦及相近領域繼續深造,或從事規劃設計、技術開發、科學研究、工程施工和生産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國際化複合型專業技術人才。
三、課程設置
我校智能采礦工程專業學生在學習思政類、軍體類、數理類、外語類、信息類、導學類和素質類通識教育基礎理論課程後,進一步學習工程制圖、電工電子學、工程力學、流體力學與液壓傳動、礦山機械及智能化技術、礦業系統工程、智能采礦學、岩層智能控制、礦山岩土力學、地下工程、礦井通風與安全、礦井通信、智能監測監控、Python語言程序設計、自動控制技術、人工智能技術與應用、數據結構與算法、礦山數值計算與仿真、礦山物聯網等專業必修類課程,以及礦業國際前沿、智能采礦專業外語等全英文國際化課程。同時,還根據《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及未來發展趨勢設置一定數量的軟件工程、信息工程、機器人工程、人工智能等方面選修課程供學生修讀。
四、培養特色
(1)堅持“厚基礎、寬知識、重特色、多方向、強能力、強實踐、善創新、研究型”現代及未來礦業行業人才和能源工業精英培養理念與模式,全面貫徹以學習成果為導向(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教育理念,制定了服務于煤炭資源安全綠色、高效智能生産的研究型人才培養的專業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
(2)注重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建有的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北京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1個北京市校外人才培養基地、26個校企共建校外實習基地、2個煤炭行業工程研究中心、1個先進采礦研究院、1個可持續發展與能源政策研究中心均面向學生開放,為學生實驗、實習、開展科學研究等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3)廣泛開展國際學術交流和學習,開拓學生國際視野。本專業與美國、澳大利亞、德國等多個國家的大學建立了雙邊合作關系,設有多個本科生短期國際交流項目;同時,本專業還設有“雙一流本科拔尖人才培養國際班”項目,由學校資助遴選的國際班學生赴國外相關高校進行為期1學期的交流學習,學生還可申請本博貫通培養,開辟了國際化智能采礦技術人才培養的新途徑。
五、就業深造
在中央企業、國有企業(煤炭、能源、礦業集團,設計院、科研院(所)等)、高等學校、政府職能部門等單位從事技術與生産管理、設計、科研、工程質量評估、安全評估和教學工作,本專業畢業生一直供不應求,國内外均有需求。
全國已建成智能開采工作面200餘處,煤礦行業的各大科研單位、裝備制造企業、工礦企業均紛紛成立煤礦智能化研發機構,據不完全統計,僅2019年就有中煤科工集團、鄭煤機集團、兖礦集團、山東能源集團、棗礦集團等先後成立煤礦智能化研究機構。此外,華為、三一重裝、中信重工、聯想集團、海康威視、三大運營商等行業外企業近年來也相繼成立煤礦智能化事業部,由此催生了對煤礦智能化人才的巨大需求,因此,智能采礦工程專業技術人才缺口巨大。